首页  中心概况  新闻动态  心理百科  咨询预约  温心之声心理热线  心理测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下载中心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百科>>来访者心语>>正文

抑郁先生,你先坐会,我先忙一会,你喝点茶
2021-05-20 16:31 才储团队  微信公众号才储
[字号: ]

    去年9月份,我确诊了重度焦虑症(伴发轻度抑郁)。在此之前,我已经近乎失眠了两年多:每天凌晨三点才能入睡,不到六点就醒了。白天,则是浑浑噩噩,打不起精神来。此外,还有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减退。常常前一天答应同事或者客户的事情,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常常在路上开车的时候走神,好几次差点造成严重事故。当然,最让我难受的是,心里总有一块放不下的大石头,让我坐立难安。

    可这块大石头是什么呢?说实在的,我并不知道。我就是会恐惧、慌张、紧张。

    我有时候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一整天都在焦虑自己如果就这样死了,该怎么办?有时候担心刚签约的单子客户会不会毁约,自己付出的精力和成本收不回来了,该怎么办?有时候担心会不会突然来一场地震,把一切都毁掉了,该怎么办?有时候担心爸妈的身体会不会突然垮掉,那我之后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办?有时候担心开车出门会不会不小心撞到人,导致我被判刑入狱了,那该怎么办?有时担心失业了还不起房贷怎么办,银行会不会把我的房子收回去?有时候我惶恐,几十年后,我忽然死去了,死后一切虚无,该怎么办?

    当然,面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慌,其实还算正常。更让我痛苦的是,我还会常常为过去焦虑:有时候我以为自己还在高三,为高考焦虑;有时候我以为自己还在中学,会担心被校园里的老大欺负;有时候我以为自己刚毕业,在职场的第一年,害怕被领导责骂;有时候我以为自己正在第一段感情的末端,为分手而难受伤心。对过去的恐慌,对未来的恐慌,占据了我一天80%以上的思绪。 

    但我恐慌的真的是这些事情本身吗?其实我清楚地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失败、责备,但大部分的人并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惶惶终日。 除了失眠、记忆力减退、坐立不安之外,我也经历了几次传说中的“惊恐发作”。 有时候,在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心跳加速,感觉自己透不过气来,心口的大石头越来越沉重,甚至产生一种濒死感。我必须要用冷水洗脸,大口喝水,才能够缓解些许。 

    凡此种种,我经历了一年、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但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觉得已经实在无法承受,于是去了医院。在医院,确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瞬间,其实我反而释然了很多。因为我也看过很多关于精神类疾病的书籍,对焦虑和抑郁有些基本的了解。既然是病,那就治疗,仅此而已。如何治疗?在医院里,医生会给你提供的,当然是药。 除非你会花大钱去找专门的专家做深度治疗,一般来说,我们去医院里诊断出抑郁或者焦虑后,医生能给你提供的帮助,就是药,没有其他了。

    药,当然重要。遵医嘱,好好吃药,是治疗所有精神类疾病的前提。所以,不要抗拒吃药。我吃的是盐酸舍曲林和帕罗西汀,这两种药物都有较强的副作用。在服药的第一周,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麻木感”,就是你的大脑,时不时会一片空白。 而且,我突然对吃没有了兴趣;要知道,在此之前,我用来排解焦虑的最常做法,就是暴饮暴食。 

药物的作用在差不多20天后趋于正常和平稳。我感到,焦虑和惶恐似乎真的好了一些。虽然还是会时不时的胡思乱想,睡眠也依旧不是那么的好,但我觉得似乎心里的大石头被融化了这么一点点。但药物只是治疗精神性疾病的基础和前提,药物永远只能在物理层面上帮你维持精神和情绪正常,但要想要完全击败焦虑和抑郁,还是需要靠自己。对,治愈自己,完完全全要靠自己,而和他人无关。

    我在确诊后,和所有人提起我的病,提起我的痛苦,但几乎所有人,包括父母,都无法理解。唯一的和我能产生共鸣的,就是为数不多的也患上了焦虑症抑郁症的朋友。对于大部分的正常人来说,你所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想太多和太闲了”,他们的建议往往会是:“去健身房、去跑步、去找对象、去找份忙一点的工作、去旅游”。当然,这也不怪任何人,当我没有得抑郁症焦虑症的时候,我也无法理解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自杀,焦虑症患者为什么会恐慌发作——尤其在这个抑郁症都被媒体毁了的时代,当你和别人说出你抑郁症焦虑症了,别人多半觉得你就是矫情。所以,除了你有完全信任或有亲密联系的人,否则不要和任何人说起,没有帮助,徒增烦恼。如果你一定要找人倾诉,你可以花点钱,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注意,一定要是专业的,不要随便让哪个考了个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朋友来帮你做心理辅导。因为,一个真正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必然是有几十个几百个咨询案例打底的,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我花了1000多块钱,预约了浙江第七医院的副主任医生,做了一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医生会从你的童年切入,深度了解你的成长、青春期、原生家庭等等,找出你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给你一些方法,让你直面于它。而我的问题,有校园时代长达五年的校园欺凌,带来的惶恐不安;有小时候外公突发意外,猝然长逝,带来的冲击;也有青春期时,被嘲讽和孤立带来的“不被需要感”。认识自己存在的所有问题,或者说所有创伤。医生告诉我的,就是去接受他们,与它们共存,而非逃避。我买了不少关于焦虑症的书,比如《精神焦虑的自救》,比如《森田疗法》,其实书的核心观念都差不多:就是找出自己内心的黑洞,然后直面于它们。

    如何直面?你需要做的,就是用你的意识,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些事没什么大不了,这些事情和我日后的人生毫无关联。 用你的意识,去战胜你的潜意识。当你完完全全,知道了自己的黑洞,并且能直面自己的黑洞之后,你便可以试着去“转移你的注意力”。转移,不是逃避。 转移的意义是,你已经承认了你内心的焦虑、惶恐,你明白这些负面的情绪黑洞与你同在,你要做的,不是拒绝和负面情绪面对面,而应该是“焦虑先生,你先坐会,我先忙一会,你喝点茶。”你不一定要运动、冥想、练书法,做你想做的一切事情就好,无论是打游戏、工作、看书、写东西、写代码、做菜、扫地、拼乐高、刷题—— 最好,这件事情,你不是为了转移焦虑而做,而是,你本来就喜欢做,或者说,做了有意义。

    总之,你无论是抑郁、焦虑、惶恐、不安,它们都不是无缘无故诞生的。它们往往在你心智尚未成熟之时就偷偷潜伏,随着你的成长,它们也逐渐变大,它们其实是你的性格的一部分,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去完全杀死焦虑抑郁,因为这会让你自己更痛苦,甚至自我毁灭。 你要做的,是与之共存。

    自古以来都是躁狂抑郁多才俊。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人都知道,人对自尊、理想化自我、荣誉的过度追求,结果导致一种反向后果,使主体对自己产生一种神经质的压抑与否定。通常而言,聪明的、敏感的、有些神经质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而这类人恰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德国一位精神病学教授将1600名自闭症患者的特征和名人生平事迹做比较,发现很多天才都有类似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征,爱因斯坦、莫扎特、康德、安徒生……概莫能外。 

    仰望头顶的星空,星汉灿烂,曾经亮及一时的星宿,在覆灭之后很快湮没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在遥远的天边,却总有那孤独的星宿,偏离人们的视线默默运转,曾经燃烧过的余光,经历了很久很久之后,依然映照在我们的眼中,化作永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联系电话:0851-88416123